神舟航天员的“太空之旅”:排泄物的处理与未来展望
自人类开始探索太空以来,如何在失重环境中处理日常“吃喝拉撒”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神舟十九号与神舟十八号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五次“太空会师”,人们再次关注起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上厕所”这样看似平凡但实则挑战重重的事情。
在地球上,重力使得排泄过程相对简单,但在失重的太空中,液体和固体会漂浮不定。如果没有可靠的收集装置,这些排泄物很可能污染空间站内的仪器设备,甚至威胁航天员的健康。据研究,一个成年男性每天约产生1.5升尿液和150克粪便,而一名航天员在为期六个月的任务中平均会产生约270升尿液和27公斤粪便。当航天员增加到三人时,这一数据将飙升到400公斤以上。这些排泄物若没有得到适当处理,将成为太空站内的健康和环境隐患。
为了保持空间站清洁并确保航天员在太空的身体健康,必须考虑空间站内大小便等排泄物的处理问题。国际空间站采用特殊设计的“大、小便收集装置”,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吸尘器,通过净化处理,将尿液转化为可饮用水,尿液回收利用率高达85%以上。中国空间站也设计了尿液回收与处理系统,经过技术迭代,尿液提纯系统不仅将尿液回收率提高至83%,而且可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降低了物资运输成本,更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水资源回收领域的自我突破。
小便的处理相对简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则更为复杂。每次如厕,宇航员需要使用特别设计的粪便收集袋,袋中含有适量的防腐剂用于抑制细菌滋生和异味扩散。便器内部设有负压装置,以避免粪便在失重状态下漂浮扩散。空间站内存储的固体废弃物需要定期检查,以避免因气体释放而产生的胀气问题。
对于固体废弃物,通常是用特殊的密封袋或容器存储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异味扩散,确保空间站内的空气清洁。这些固体排泄物会与生活垃圾以及废弃设备零部件等一同储存到货运飞船中,待到飞船满载废弃物后便会脱离空间站,进行销毁处理。货运飞船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在高温摩擦下完全烧毁,变成尘埃随风飘散。
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延长和驻留人数的增加,废弃物的处理需求也在逐渐增大。为了应对未来更长时间的太空任务,航天机构正在研究更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如使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将固体排泄物分解成肥料或者其他有用资源。此外,还有一些设想,例如利用激光设备直接在太空中气化垃圾,将其转化为微粒状物质,直接排放到宇宙空间中以减轻返回地球的负担。
综上所述,目前空间站中的大多数废弃物还是依靠货运飞船带走后烧毁的方式处理。但随着太空任务的复杂化和长时间化,废弃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未来,随着人类不断拓展太空领域的活动边界,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不仅将更有效,也将为长途深空探测提供可持续的资源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河南广而告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神十八航天员返回,6个月产400公斤排泄物,小便回收饮用,大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