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道德经》第五十五讲:善行无迹,圣人常善救物
内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帛书本,“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为“善人者,善人之师”。
解析
善于行走的人,他的行走就如同踏着前人的足迹,细致周到,不留痕迹。
善于言谈的人,他的言辞谨慎,不会留下破绽,他倾听多于发言,不强加个人意志。
善于计算的人,他们的心算能力出众,不需要借助工具,自然精准。
善于关门的人,他们关门无需锁具,却使人无法开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关闭。
善于捆绑的人,他们捆绑无需绳索,却使人无法解开,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捆绑。
(备注:帛书《道德经》中,老子强调“三宝”,即兹(细致周到)、检(言行谨慎)和“不敢为天下先”。这与上述描述相契合,详情请参阅《道德经》第十一讲。)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助他人,不会舍弃任何人;他们同样善待万物,不会浪费任何资源。这是因为他们深爱着“有”所产生的一切,并避免与人争高下。
真正的智者,不会追求天下先,而是内藏智慧。
那些不愿争天下先的人,成为了其他人的老师,因为他们的“不想为天下先”的态度,也避免了“想为天下先”的盲动。同时,他们也愿意从那些想为天下先的人身上学习。
而那些想为天下先的人,则是那些不想为天下先的人的借鉴,他们应该借鉴前者,避免重蹈覆辙。
如果一个不想为天下先的人看不起其他不想为天下先的人,或者轻视那些想为天下先的人,认为他们因为做了下德之事而轻视自己,那么这个人虽然看似聪明,实则陷入了迷惘。这就是深奥的道理。
(备注:建议从第一讲开始,依序阅读《道德经》。)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希望这次的润色符合您的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河南广而告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完美破解!《道德经》第五十五讲,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